四十年 1

分类:纪录片 中国台湾2016

主演:陶晓清,杨弦,胡德夫,吴楚楚

导演:侯季然

對我來說,電影的確是音樂傳承的一個好媒介。 胡德夫這個名字,第一次是從台灣電影《練習曲》中得知。在片尾,一個銀髮老人在礁石上彈著鋼琴,伴著激盪的海浪,歌聲嘹亮。一首《太平洋的風》讓人如沐其境,衝擊著一個十七八歲少女的心。越是質樸的歌曲,越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從此,我去認識了胡德夫、他的原住民音樂、他深受影響的人李雙澤、《美麗島》背後的政治運動…… 《40年》是一部有關台灣民歌歷史發展的紀錄片,這是我觀看前對它的印象,甚至我在google搜索電影信息時也是打了「台灣民歌40年」的關鍵字,呈現卻多是關於往年的演唱會。而今日觀看後,我卻發現,更像導演侯季然在映後所解釋的原因——為什麼不起名《台灣民歌40年》,在片中每個音樂人物褪去歷史的光環,展現更多真實而又平凡的情感,還有年輪與青春解不開的聯結。 而最讓我有共鳴的是,音樂人侯建德所說的一段話(他在美國為與北京建交而與台灣斷交的時代下創作了《龍的傳人》)。他類似說:「青春時期的我們,好像所有的器官都是打開的,眼睛像錄像機,想看好多電影……耳朵像錄音器,想聽好多音樂……那時候吸收的東西,好像是一時的事情,卻成了一輩子、終生的……」 青春時期的我,敏感、焦慮而又覺渺小、無助,幸而在文學、電影和音樂中找到了心靈的港灣,讓少年強說的愁獲得了理解與引領。我也逐漸明白,為什麼每次看到那些熟悉的作家、音樂人等的名字,都忍不住走進那一場場分享會、放映會或音樂會,甚至那片哺育他們的土地;為什麼每次聽著聽著都禁不住動情落淚。青春,留下了解不盡的結;往後的人生,就是帶著這些結,且行且珍惜。 文學、電影、音樂等的藝術形式將多元、複雜而又獨特的情感傳遞,並在廣闊的世界裡聯結著每一個孤單而脆弱的個體。它有助承托著少年時期盈滿而出的情感——焦慮、恍惚、飄渺、純真、恐懼、好奇、懷疑……;同時,它或是穿越了百年孤獨的時空,又或是即時、當下地,回應著、引領著少年去思考、探索…… 在物質高速發展、越趨功利化的社會,莫過於大人的心變得飄零而無處安放;而少年難以逃脫家庭影響的衝擊,在缺乏話語權的成人社會裡,更易敏感而脆弱。如今,不僅僅在香港,青少年自殺問題日益嚴重;昨日俄羅斯友人分享,近期於當地社交網絡流行的「Blue whale」青少年自殺遊戲更讓社會憂心忡忡。 少年多情的心究竟何處安放?文藝復興或許是一個不錯的社會策略。 26/02/2016於大粉嶺 ——文字,引領著我認識生活、情感及其他藝術; 而它又將是我回饋它們的最好形式。 #文藝復興基金會# #唱出自己的歌:音樂電影節2017# #40年#详情

排序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