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真朋友 第48集完结

分类:国产剧 爱情,偶像,都市,国产剧中国大陆2019

主演:杨颖,邓伦,朱一龙,许娣,谭凯,李晓峰,李芯逸,姚安濂,张晚意,徐好,田曦薇,倪大红,丁嘉丽,杨青..

导演:张思麟

首先,这绝非是一篇彩虹屁,也不是一篇剖析朱一龙先生具有强大共情力的演技文。兴许,我如此客观的分析了井然之后,也无法窥见100%真实的井然。但至少,我曾认真的努力过。

依稀记得真朋友中,井然被放弃的的最大的理由是她的“我一定要做自己”。那么“成为自己”,是否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能阻隔真爱,跨越时间的深刻记忆?

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

在人类的基本需求中:饮食与性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求知、审美需求,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说,以人为本。 这个著名词汇的更准确的意思其实是“以我为本”,即“我”自己才是我的人生的选择者和判断者。马斯洛强调自我实现,而与马斯洛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旗手罗杰斯则强调“成为自己”。

作为自我实现的需求,最关键的恰恰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

井然显然已经走到了这个阶段。

来看看井然这个人物,在朱一龙先生的演绎下,似乎非常完美。

首先是人设:作为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师的他,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接近于艺术家的气质。可他又是一位能在艺术之都,成功的经营自己的设计工作室的Boss。

他的性格也很吸引人。对不熟悉的陌生人冷峻疏离,保持着舒适的距离。对自己的亲人和爱人,细腻的施以关怀。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平衡的井然,更是为了爱,为了组建家庭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这样的男人,会被放弃。我也曾有些愤愤不平,写下井然你真傻的文章,细数井然在爱情里的各种“傻子”的表现。

可是,回归理智,仔细想想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在井然貌似完美的人设里,我自动过滤了一个很重要的线索:自信和自我意志。

井然是相当自信的。

在剧情描述里,有很多细节刻画了井然的自信。比如:圣天使大桥的修缮设计招标。井然凭借自己对巴洛克艺术的透彻理解,足以打动外籍评委的心;他对建筑的热爱,用脚去丈量,用心去聆听他们的呼吸和节奏,把建筑当作生命来对待。他的理想: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

井然,极具才华,他有足够自信的理由!自信随之而来的,其实是“自我”。自我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意志”!

当他在人居设计大赛中仅获得银奖的时候,他觉得组委会“虚伪”;当他失去圣天使大桥的修缮设计后,他说“我习惯了”,骨子里透露出一丝骄傲和无奈。甚至最初,他宁可出售掉妈妈心系的老房,为了让妈妈割舍掉情感上的牵畔,到他身边生活以方便照顾妈妈。还有“从表面上来看”他刚刚开始陷入爱情三个月就想要组建完整的家庭。(事实上是:他感情的洁癖使他坚信他找到了最初的爱情)

这一切,都透露了一个隐藏的信息:井然的“自我意志”非常强大!井然像一个王者,掌控生活的方方面面。客观的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拼搏,井然已经成功的成为了他自己。

这种自我意志的强大,如果掌控不了分寸,一不小心就会使人设崩塌。再一次用力夸赞朱一龙先生,正是他对井然的深刻梳理,使得井然的这种自我意志,不那么的具有侵略性。通过具有强大的共情力的表演反而令观众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朱一龙先生曾说过,他会理顺人物的逻辑线,在剧情没有展现的一些细节中,去额外做一些功课,包括如何填补人物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空白。这样的填补,使观众在观剧时,极容易能随着人物窥见到他的内心世界。

因此,尽管剧情没有重点交代。可我也察觉到:井然的自我意志的形成,不仅来源于事业上的成功,更来源于缺失父爱的家庭的“被迫性成长”。

《巨婴国》一书的作者武志红曾写到:人性的自我需求的实现并不是只靠自己完成的,而是在和他人相处的关系中逐渐实现的。

井然和妈妈的关系。

最初母子二人的之间是有隔阂的:妈妈觉得井然个性疏离和挑剔,并归咎于她对井然的童年太过于严格造成的。

而井然之所以沉稳寡言,是因为承担了缺失父爱家庭的压力。他希望通过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家庭的支柱。他爱妈妈,更想为她分担生活的压力。

井然的自我意志的强大,并不能代表他能妥帖的处理好与亲人的关系。反而在最初,这种“强大”显得很不协调。他在和妈妈的相处中,从隔阂、经历关爱的“磨合”,再最终归于理解,心灵的扶持。

而通过朱一龙先生细腻生动的演绎,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投射是这样的:井然十分敏感的洞悉妈妈的脆弱,他多次站在母亲身后默默的流泪。他知道妈妈的脆弱,但不会让妈妈察觉。井然的细腻和敏感,还有他对母亲的爱,由朱一龙先生演绎出来,如水般细细绵绵,汹涌澎湃。

我依然认为剧中最打动人的表演,仍是井然和妈妈的母子之情。

这个立意非常饱满,不仅通过母子二人的对手戏,逐层递进流露出情感线。并且还通过井然向女孩袒露自己对家庭的渴望,对她的爱时,更进一步的解释了井然的价值观。

有一段描写,井然和她坐在大学的礼堂里。那里曾是井然还是一个学长时,与学妹的她第一次相遇的地方。

井然对她说“(那时)我觉得你美极了”,求学时代的偶遇,也是井然爱的萌芽阶段。井然的爱不是只有3个月,而是横跨了整个青春。

井然第一次告诉别人他小时候的故事。爸爸去世之后,妈妈一卧不起,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幼小的他自己下面吃,照顾自己和妈妈。而妈妈终于清醒过来,从此以后不仅妈妈对井然超乎常人的严格,井然也对自己要求更加的苛刻。他努力求学、创业,终于成为妈妈眼中极为出色的儿子,也是他心目中,最想成为的像父亲那般伟岸的、有责任的人。

因此,井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沉稳和疏离,他也不是一开始就达成了这种强大的自我意志,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努力刻苦,年复一年的自我要求中逐渐形成的。

他“被迫”地缺失了稚趣的童年,在青春洋溢的学生时代埋头苦读,在人生旅途心无旁骛的追寻理想,终于成为一个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在华人常遭受歧视的海外成功站稳了脚跟。

这个实现理想的过程,可以想象一下,井然的“强大的自我意志”是如何形成的?

因此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了。强大的自我意志,既是井然人性中不那么完美的一面,却也是令观众沉迷的属于井然的那一种魅力。

井然的爱情关系。

回到马斯洛的人本主义,也是人性的需求。井然做到了自我意志的实现。而女孩,则在归属需要和自尊需要的阶段。

两人在人性需求金字塔上的节奏完全不一致。

一个需要的是成熟的,对未来的人生、对家庭有规划的爱人;而另一个停留在个人成长、归属感和自尊心的建立。因此,井然已经想要组建家庭,可她仍想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寻成就感,从而得到自尊心的实现。

人性需求的节奏完全不对等,结果显而易见,于是矛盾逐渐显现。而矛盾引发的最强烈的戏剧冲突,就是她与井然有一段很不愉快的交谈,女孩大声的呵斥井然:“请不要以爱的名义来操控我”。

那么究竟是“以爱的名义”还是“想要被认可”?

《巨婴国》作者武志红,同样也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渴望做自己。同时,我们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

这就是人本主义,也是人性,是否觉得有一些共鸣?除去强大的表象,井然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拥有一个人性的共同之处:渴望得到认同。特别是来自亲人、爱人的认同。

剧中他曾对她说:“你爱的是真实的我么?还是那个你心中理想的井然。”......“现实中的我不那么完美。”这段台词真实地反映了井然的内心,他渴望被他所爱之人认同,而且是一个真实的、不完美的他。

人性需求的巨大差距,犹如一座鸿沟。井然仿佛在以他的方式,试图在这座鸿沟上建起一架桥梁。令人惋惜地是,独自一人努力的他,最终也未能将这座桥延伸至彼岸。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马斯洛曾描绘说,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是,一方面疾恶如仇,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脆弱又无比包容。这,才是真正的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大。

同样,具有强大的自我意志,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样做的另一面,意味着他必须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如果选择错了、受伤了,不怨天尤人,不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

井然也做到了。无论是圣天使桥项目,因她被误导的言论导致失利,井然告诉她这是因为种族歧视。或是她放弃了这段感情,井然仍然会说是自己的家庭造成了对方的压力,“对不起”之后果断的放手。最后井然成立自己的公司,依旧会免费倾力为大爱城做室内设计。

真正的强者绝对不是那些从不怕疼而且总是无情地嘲笑别人柔弱的人。真正的强者,应该是一方面坚强,另一方面又非常温和、非常富有包容性的。而这点,非常符合我认识的井然。

井然佯装的“冷峻和疏离”,剖开内里却是“温柔与纯情”。

井然的抱负和理想是想要世界能聆听到中国的声音!

井然和妈妈的亲情,从隔阂、经历关爱的“磨合”,再最终归于理解,心灵的扶持。

井然对爱情那么勇敢和自信的“义无反顾”,失去爱时最后的豁达和绅士......

这些所有的一切无一不在牵动我的心。这是龙哥带来的极具共情力的人物,也是和以往截然不同的作品。再一次被演技折服,又一次被角色打动。

井然最后一次拥抱她时说:“你一定要一直做你自己,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我终于懂了。

朱一龙先生,你也一定要继续做你自己,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长文感谢阅读?

写于2019年6月15

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