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地平线系列:爱因斯坦的生死方程 HD

分类:科幻片 科幻,科幻片英国2005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01.

数字和日期是有意义的。

正如11月25日是广义相对论发表的日子,1905年,无论是对爱因斯坦个人还是整个世界,都是值得被铭记的。

在这一年,还是瑞士一个专利局的三级技术员的他,发表了一篇名为《论动体的电力学》的论文。这篇论文中没有参考书目,论述方式十分意识流。

两个月后,他对这个理论进行了三页纸论文的补充,文中他将能量和物质联系起来,得出了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科学公式——

【E=mc²】

这个理论轰动了整个科学界。

爱因斯坦之前,人们认为时间的轨道是不变的,无论你在宇宙的哪个角落或自身运动得多快,时间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

而爱因斯坦发现,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时间流逝的速度取决于你的运动速度。他认为,只有光速是恒定的,时间更像一条河流,会加速、减速,并游荡于整个宇宙之中。换言之,时间的流逝是相对的。

物质容易被体现,而能量却模糊抽象,爱因斯坦伟大和天才之处在于展示给世人,这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面。

当时的科学界只验证了公式的破坏性,终极方程式所极具得创造性直到爱因斯坦去世后才被证实——

【一小份质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同样,能量可以重新浓缩成质量。】

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这种能量转换成了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一切发生过的与“我们”的存在都可以看作是过程漫长的E=mc²公式的实现。

遗憾的是,爱因斯坦生前只看到了自己理论所造成的破坏,并为此深深自责,他未能看到自己的方程式是多么优美且动人。

02.

17世纪物理学家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获得了关于重力的灵感。爱因斯坦也被苹果激发出新的构思——

如果在自由下落的电梯中扔下一个苹果,那么这个苹果会漂浮在眼前,看上去像重力被抵消。

重力是支配宇宙的力量,它使巨大行星和卫星遵循轨道而转动。牛顿定律准确地描述了重力效应,但始终无人能将引致这一效应的理由作以说明。

爱因斯坦第一个给出了重力产生的原因。

他创造性地提出所有类似恒星和行星的巨大星体会扭曲空间和时间。正是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弯曲,导致了我们能体验到的重力。重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时间与空间的曲率。

以此引申出的理论,就是爱因斯坦于1915年所创立的广义相对论。直至今日,他的研究仍然是我们对于宇宙理解的根本所在。

爱因斯坦在这个人生阶段所完成的天才杰作,帮助后人构建了现代世界。

同样是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并解决了光电效应。他认为光不仅仅是光滑的波段,而且是一种微小的、个别的粒子(如今称为光子)。爱因斯坦因 “量子论”而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项突破成为了日后一个全新科学领域——量子力学的基石。

讽刺的是,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为爱因斯坦带来了显赫的声名和荣誉,“量子论”却使他走上了无人理解之路,以孤独为主旋律,失败是最后的乐章。

03.

爱因斯坦出生于犹太家庭,9岁进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式。在被定义为科学家之前,他首先是一个虔诚的信仰上帝的人。

那个时代的许多物理学家并不认为信仰是一种迷信和反科学。相反,他们竭尽终生之力量去验证自己的信念——宇宙定律是神性的表达方式。

而来自德国的一位年轻科学家沃纳 · 海森堡认为,同时测量一个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是不可能地。因为只要对这些微小物体进行观察,就彻底影响了它们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人类并不能对粒子的运动作出正确的预测,一切都只能以概率的方式描述。

而爱因斯坦相信,世间万物皆可预测。量子力学理论构建的世界不是他认知中上帝构建宇宙的方式。

这个讽刺的事实使得他在矛盾中不断被拉扯——一端是辅助了量子力学诞生的自己的学说,另一端是令他厌恶着的量子力学本身。他不愿向概率的世界投降。

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玻尔与爱因斯坦就此诞生了一场世界著名的辩论。

玻尔:“这个世界不会比掷骰子更具预测性。”

爱因斯坦:“上帝不掷骰子。”

不满足于辩论,爱因斯坦拓展了广义相对论,试图构造一个“万物理论”。1929年论文发表之前,爱因斯坦发现自己的新理论不仅不能解决量子力学问题,还与自己最伟大的研究成果广义相对论相悖。

公众是健忘的,他们用嘲讽和奚落对待这个曾经撼动世界的天才。科学家泡利说,他可能是被上帝抛弃了。

爱因斯坦并不理会,一心与量子力学对抗,他认为自己不是聪明的天才,而是一个脚步不停的求知者。

时间是残酷的。“世纪伟人”也会老,会病,会死。1955年4月18日,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始终没能完成自己的理论。

多少赞誉,多少失望,都抛却身后。

朝闻道,夕死可矣。详情

排序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