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工 HD中字版

分类:动作片 俄罗斯2010

主演:Михаил Скрябин,Юрий Матвеев,Александр Мосин

导演: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

关于俄罗斯人文艺术

在历史中,俄罗斯是一个在颠簸中前行的国家,这个民族存在太过突出的自我矛盾——具有精微的人文领悟,却往往陷入原始欲望的泥淖;具有理想化的英雄主义,却一再陷入无休止的内耗。

从正面来说,俄罗斯的文化具有两个特色:超脱的精神认知,以及尖锐的自我批判。这二者都是人格中最有价值之处。在电影艺术的领域,塔可夫斯基可说作为前者的代表而被推崇。而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则代表着后者——严峻的自我审视。

俄罗斯的历史和艺术都描述着这个民族矛盾下的演化和煎熬,犹如圣彼得堡的寒冷和锅炉的火焰,带来感官的对立。这样的作品就是巴拉巴诺夫的《锅炉工》。

⓵║雅库特的锅炉工

这部电影的切入点,是俄罗斯由来已久的族裔矛盾。在传统认知中,人们大抵都认为俄罗斯是白种人国家,因为他们既与欧洲接壤,单从外貌气质看也偶欧洲人无异。

不过这个中一直存在许多黄种人的原住民群体,《锅炉工》的主角就属于其中一支——雅库特族。

和所有其它部族一样,雅库特在人种特征上很难看出俄罗斯的传统印象,他们更似传统的亚洲人族裔。

苏俄战争时期,锅炉工曾任工兵少校,他为国家上战场,此后负伤退役,年老之后在一个黑帮的锅炉房内做烧煤工。

在寒冷的彼得堡锅炉房除供暖之外,还提供了一份便利,就是便于黑道党徒们销毁尸体。这每每经手于一位退役中士,他曾是锅炉工曾经的战友。

少言寡语的锅炉工生活在锅炉房内,他像烧煤一样帮助黑帮把尸体送进锅炉。闲暇时则著作着自己的小说:一部雅库特族的历史。而中士每每在光顾于此时也会给他捎带一些打印纸。

锅炉工代表着在这个国家少数裔的特征:沉寂,劳顿和微不足道。黑帮分子不会在意这个不起眼的劳工,正如他也不在意被送进锅炉的尸体。直到某次一个女性尸体被塞进锅炉,落下一只黄色高跟鞋,而这位退役少校记得这是他给女儿的礼物。

女儿罹难让这个安分的人对人世的指望破灭,他找来了曾经的军服,迎着圣彼得堡的雪,踏上复仇之路。

⓶║远东的部族(俄罗斯少数裔)

《锅炉工》描绘了一种并不激烈,但异常冷酷的暴力,它并非典型的黑帮电影,更多是一部社会写实作品。

俄罗斯不乏批判之作,但同时以族裔矛盾和民族性切入的作品却很鲜见。主角锅炉工作为雅库特族的成员,和其它黄种人少数裔一样,难以融入俄罗斯的主流社会。即便他们生活上有所交会,却无法在彼此间产生伙伴的认同。

这层种族矛盾的根源,可以追溯自俄罗斯对远东的征服。作为东罗马的斯拉夫后裔,俄罗斯本族在历史中一直具备英雄主义和原教旨的传统,他们在精神上抱有神圣帝国的意志,数世纪的东正教信仰更赋予他们执着的侵略性。

这带来了地域上的划分,在帝国西部和君士坦丁堡毗连的区域被视作帝国的中心。而在亚洲大陆的远东,则被认为是帝国的附庸,同时也是罪人流放之地。

远东部族的原始信仰大都不是东正教,从民粹的角度来说更似番邦。他们被兼并到大俄罗斯的版图,成为了政治意义上的公民,但并非民族意义上的公民。俄罗斯的族裔分布

少数裔被征服的印象根植于俄罗斯的历史之中,同时造成了社会中的民族默契,让远东带有一贯的殖民区特征。

这之中最根本的问题是,黄种人素来被视为缺乏诉求。以锅炉工为例,他的种族弱势显著,尽管曾为国家上过战场,并被册封为苏联英雄,这份功勋却没有给以任何荫庇。这位退役少校的生活尤为贫窭,蛰居在潮湿浑浊的锅炉房,甚至工资被拖欠。

在他的小说中,俄罗斯族犯人被流放到雅库特地区后恣意妄为,即便是罪犯,他们的地位也高于雅库特人。

从表面看来,中士是他的朋友,然而锅炉工明白俄罗斯和雅库特之间难存平等的友谊,仅仅因为对方带给他一些打印纸并与他交流,也让他感受到一份荣光。

种族默契也体现在他女儿萨沙身上,她和中士的女儿玛莎合作皮草生意,两人拥有同一个情人:中士的手下,野牛瓦西里。

在两个女人间,玛莎带有毫无顾忌的强势,她对萨沙颐指气使。在拥有同一个情人的情况下,玛莎和瓦西里的关系像纯粹的放纵,而萨莎对瓦西里则更似一种乞怜。

玛莎沉醉于和瓦西里的性爱,而萨沙却会问他是否愿意和自己结婚,这其实是在索求一份庇护。她希望与俄罗斯男人联姻,因为她看到包括父亲在内的雅库特人的卑微。

萨莎并不对自己的种族抱有同情,她一面对俄罗斯人放低姿态,拼命依附,同时却并不顾念窘迫的父亲。她衣着光鲜,却仍会向父亲要钱。而她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抛弃雅库特人的身份。

⓷║圣彼得堡的雪和火焰

俄罗斯和雅库特没有真正的友情,少校和中士,玛莎和萨莎都是如此。他们可以任意推翻彼此的关系。

仅仅出于感情和生意上的嫉妒,玛莎便请求父亲除掉萨莎。中士并不认同,甚至还对此表达了一番公正意见,但旋即就差遣瓦西里去办理这事。因为他们终究不认为对雅库特人的掠夺存在任何不宜之处。

而被萨莎认为结婚对象的瓦西里对她由始至终地漫不经心,包括做爱和杀死她的时候。这种漫不经心同样表现在中士对锅炉工的态度,他在处理萨莎的尸体时,甚至都不愿换一个场所。直到锅炉工寻上门时,中士还安之若素,坦然保持着伙伴之谊。

中士和少校更像两个时代的人,相较而言锅炉工更像个旧时代的英雄主义者,他妥善保留着军服,在床头挂着彼得大帝像。而中士更像一个现代黑帮,他们开着德国车,悬挂着全能基督像。

尽管这个退役的工兵如今生活颓丧,但他只要他把复仇当作战争就可以同样冷酷。复仇前他穿上军服,这会让他产生战斗的勇气和庄严。以致于仇人仆倒在脚下时,他沉吟道:“你们连真正的战场都没有上过”。

但锅炉工终究无法从是非中看待仇恨,他拘谨且谦卑,倘若没有切身痛楚,这个雅库特人会永远安于本分。杀了俄罗斯人意味着无路可走,更因他曾做过中士毁尸灭迹的帮凶,无法寻求正义的解救,他选择了自杀。

他唯有在小说中更改雅库特人的结局,让他们在受到欺凌时奋起反抗。这更像是临终的宽慰,因为只是悲愤下篡改的结局,而原本的结局是:凶徒凌辱了雅库特人的妻子,而无能的丈夫回到家,也只能将怨怒施于妻子。——这也正是锅炉工心中族人本身的境遇。

⓸║俄罗斯的蛊

《锅炉房》的另一特色是对俄罗斯本族的民族性鞭辟入里,揭露出这个民族由来已久的倾轧本能。它带有俄罗斯近代社会的色彩,其中的黑帮体现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复兴的资本意识。——自解体后,新的政治生态让俄罗斯社会重拾了东正教信仰,抛弃了无神论和均贫富的狂热,认同了资本的规则。

这种剧烈的转变带来了过犹不及的偏颇,和《教父》不同的是,俄罗斯黑帮间的利益纠葛从始至终充满原始的杀戮和背信,毫无道德和契约精神。

一个突出的情节是,野牛执行暗杀任务后去领取赏金,黑帮雇主意图在赌桌上骗走这笔钱。但野牛似乎对此了然于心,反让对方吃瘪输了钱。雇主回过神后去责问中士,却被后者抢占先机杀掉并扔进锅炉。他们之间长久的合作关系,就终结于这一笔任务佣金。

这一段情节反映了俄罗斯久存的痼疾:他们所具备的浓厚自然赋性,让他们追求一种原始,短视,和动物般的利益争斗。

俄罗斯没有张扬的沙文主义,却带有偏执的氏族特征。《锅炉工》表现出了这个民族的历史缩影:冷峻而残酷,不愿维护长久的盟约。在内外关系上总是处于对立和分裂之中。

这之中还夹杂着他们特有的宗教意识,——某种教条式的严苛和苦修精神,而这更促使他们在斗争中采取极端之举。

⓹║俄罗斯的写实美学

人物:

《锅炉工》毫无疑问是近代杰出的写实作品,这不仅在于他的取材,还在其细节的捕捉。这部电影可能出于避免技术雕琢的要求,在选角上大胆地采用了一批籍籍无名的演员,甚至还包括业余从业者。

而这就赋予了自由发挥的特点,让表演不流于表现色彩。除锅炉工之外,在被称作费德尔的黑帮头子身上,展现出了尤其生动的心理特征。

这个人物几乎在任何一个动态细节上,都流露出导演为其塑造的黑帮特质:狡黠,冷酷和趋利。他本身具备张扬贪婪的个性,然而在不同场合,却又在这份张扬中形成了伸缩:在对待上级(他的雇主)时采取了某种克制谨慎,而在对待下级(被他雇佣者)时,却展现出肆无忌惮的跋扈。

镜头:

在摄影手法上,《锅炉工》大量采用了长镜头拍摄,其中有数个长达半分钟的镜头。尤以锅炉工在电车上的镜头最为突出,这个段落演绎出了少校心绪的变迁:一个颓唐老人的隐忍,一个寻女的父亲的焦虑,以及作为复仇军人的决然。

不过与此同时让人费解的是,影片存在不少并非刻意为之的,但却粗率到近乎 CULT 的,委实难以看出任何隐含意图的镜头。不得不说这是《锅炉工》的瑕疵,因为很难想象一个专注于艺术的导演会在作品中留下这样的缺憾。

俄罗斯式人文:

整体来说,这些缺憾并不损害影片的美学。《锅炉工》是一部手法异常凝练的电影,其冷峻的基调足以震撼人心。——镜头下的俄罗斯寒冷而凋敝,圣彼得堡的积雪,斑驳的墙壁,沉暗的建筑,一切都显得波澜不兴。生活于洞窟下的雅库特族,和唯利是图的黑帮混杂一起,构成了当下的俄罗斯社会。

即便是充满批判精神的俄罗斯,也罕有《锅炉工》这样对民族精神毫无保留地批判的作品。尽管是从阴暗深沉的一面去触及这个民族,但倘若要认识俄罗斯及其艺术,《锅炉工》必然是一部不可忽视的作品。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