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红 HD国语

分类:剧情片 大陆2005

主演:高圆圆,李滨,姚安濂,秦昊,王雪洋,汤杨,王小凡,戴文燕,林源,孙庆昌,尤芳明

导演:王小帅

被时代抛弃的那些人——电影《青红》

(本文写于2009年10月21日,因新浪博客莫名其妙的和谐,不得不以这种方式发布)

无情的时代总是要抛弃掉一些人,而被另一些人不怀好意的裹夹着向前跑。六十年前,时代变换中,一批知识分子被抛弃了,接着投身起哄的红.色小卫.兵.们被抛弃了,再后来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被抛弃了,然后城市化浪潮中下岗工人,农民工,失业大学生······他们都被自己所处的时代,狠狠的、无情的抛在了后面,挣扎于救赎中接受绝望。

王小帅的《青红》将视角对准了他父辈和自己童年所经历过的那批人“三线建设者”。

对于今天的年轻一代来说,"三线建设"是无数被历史遮蔽的名词中很陌生的一个。在百度百科里面我们找到了这一样两段介绍性的话语: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谓"三线"的范围,一般的概念是,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三道线:一.线指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三线指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后方地区,共13个省区;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其中川、贵、云和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的腹地俗称小三线。

在那个乌托邦理想主义高照的时代,无数的热情青年,带着巨大的冲动,从发达的上海等一线地区举家迁移到了云贵等贫困的西南地区。而后,在时代变化中,耗尽青春的他们又为了一张回家乡的门票备受煎熬。《青红》的电影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电影的一开始是群人在做第六套广播体操,整齐划一的口号,同样的动作,象征着那个时代,一切都是被统一的,没有个.性的表现。不过变化也在悄悄的发生。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做的是第七套广播体操,很多人懒洋洋,并不整齐划一的运动着,每到了跳跃运动的时候,便只有手部运动了。

青红一家人便是为支援三线建设来到贵州的,青红本人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想回上海的念头,这个贫穷的小镇有着她的恋人,但是父亲却强烈的渴望回到上海。

电影中表现一个严酷的时代刚刚开始松动的迹象,那时候烫发,身着喇叭裤成为了时尚叛逆的象征,学校的老师依旧僵化的执行着校规,剪喇叭裤一场戏算是那时代的人们一场集体的回忆了。

青红的恋人送来的一双红皮鞋被父亲看到了,引来了一段呵斥,这段爱情在父亲的眼中是阻碍青红回上海的障碍,只是他阻止的方法太粗暴了。

在那个贫穷的西南小城,收音机是能了解到外边一点消息的主要渠道,父亲每天守候在收音机旁,观察着有没有能够改变自己家庭命运的政策和变化的信息。

父亲的高压管教引起了青红的反抗,但是这种反抗最终也是徒劳的,父母之间的矛盾也被引爆,母亲当年的理想主义热情,成了父亲责难的原因,一家人的命运就被困在这个异乡。“我就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不要和我们一样有这样一个十几年,所以我才会像狗一样,天天跟在领.导后面,求这个求那个。”“我就是要让他们回家,回上海。”父亲怒斥声中,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愤懑与渴望。

青红在朋友的家中第一次听到了邓丽君的歌声,那大胆的抒情情歌也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还记得陈可辛的《甜蜜蜜》吗?朋友邀请青红去参见婚礼,但是青红担心家人反对。

舞会的出现也是时代变化的一个表现,女孩子虽然扭捏但是也开始浓妆艳抹的来偷偷参加了,两.性之间已有的禁.锢开始松动。

在我所保有的八十年代的记忆中,这样墨镜,喇叭裤,大波浪发型的打扮真的是小阿飞的模样,这是当时社会所给予一个孩子的判断。

青红的朋友小珍的爱情故事是被穿插在其中的一条副线,小珍的爱情要比青红更加大胆一些。当然一样伴随着伤痛。

舞会的事情暴露了,青红又遭到了一顿父亲的斥骂,这处和此前穿红高跟鞋的一段的镜头是一样的,一种重复的镜头,代表着事件的重复。而下面小珍约会的一段也是采用了一个固定机位的方式拍摄。

有着相似命运的上海三线人做到了一起,商量着事情。谈话中我们听到了家庭联.产承包的问题,听到了广东深圳方面的万元户,这些人面对可能出现的命运契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为了孩子大家都想走,可是场子扣住档案,有的担心政策,顾虑种种。青红的爸爸是要走的人当中态度最坚决的。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人都面临着一次命运改变的契机,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永远的失去了。那时的选择影响了今天在中国金字塔结构中所处的社.会位置。

青红的父亲拆散了她的爱情,阻止了她去实习,导致了青红的绝食反抗。被生活紧紧逼迫的人们,也在互相逼迫着别人。

小珍的爱情美梦也破灭了。

“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的告诉他,这是我们的家乡”婚宴上,人们还在唱着过时的老歌,歌词的内容与现实的压抑好像一种巨大的反讽。小珍最终选择了私奔。

电影中那些大的全景式写意镜头也无不映衬出这个西南小镇的贫穷与荒凉。这里困住了多少人的青春,又是多少人渴望逃离的现实。

父亲下定了带着全家人悄悄的逃离这里,逃回上海的决定,青红却在离别的前夕被昔日的恋人强暴了。最后这一刻的人性丑陋将一段本来让人同情的爱情撕碎了。这同样也是那个年代的悲剧。

青红自杀未遂,一家人在凌晨悄悄的离开这个生活多年的不是家的家。

离开的车上,遭遇了被判死刑罪犯的游街,汽车的喇叭声恰巧打断了强奸青红的那个男孩子的死刑宣判。小时候,我记得一次走到自己所在的一个县衙的橱窗前,我曾经看到过一张张张贴着判处死刑的告示,鲜红的大红纸,漆黑的墨字,接着一辆辆大汽车押在着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他们头被剃得精光,胸前挂着被勾绝的名字。我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时代的严酷。而今天明白了许多。

汽车载着青红一家人去了上海,我不能想象从此以后他们就过着幸福生活,早在电影中的“炉边谈话”中我们就曾经听到有人说了,现在回上海过年的人越来越少了,谁还愿认从乡下来的亲戚。在中国人情薄如纸,这家人以后在上海的生活命运也一定充满了艰辛。画面当中,汽车远行了,画面外枪声响起,许多条生命消失了。

历史有时候才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它无情的捉弄着它手中人物的命运,颠来倒去中,让多少人的生活支离破碎。我想起毕业前夕,曾经有个问我要不要去西部支教的女孩,我告诉她不要去,哪怕回到家乡,也不要去,小心被自己的时代所抛弃。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