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全5集

分类:纪录片 中国大陆2023

主演:周志强,蒙曼,濮存昕,麦家,康辉,聂远,张天阳,廖慧佳,杨祺如,李佳乐

导演:邓武

主创手记:苏东坡何以“定风波”?九百多年前,在黄州的一场风雨过后,苏东坡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黄州三年,戴罪不得签署公事,正是苏东坡人生的至暗时刻。面对无端风雨,他不慌不忙徐徐前行;面对跌宕命运,他轻装上阵快意平生;面对无常世事,他聚散随缘达观自在。管他雨骤风狂,我自闲庭信步。手执竹杖,脚踏草鞋,风凉酒醒心却热。咏而归,无所谓风雨阴晴,不计较荣辱胜负,一壶浊酒尽余欢,一蓑烟雨任平生,不过如此。身为撰稿,我以为“定风波”片名大有深意,虽然很多人都写过这个词牌,但苏东坡这首词是最有识别性也最广为人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身处不确定的时代,我们都需要一种定力,既要能定住自己内心的风波,也需要能定住身外的风波。

人人都爱苏东坡的原因,往往来自被他那种“淡定”当头棒喝的顿悟:即使风狂雨骤,终会云开见日;前方四面八方,又有何事惊慌;不争蜗角虚名,兹游平生奇绝。苏东坡的“定力”,究竟从何处来?

/ 知来路,方能启新程 /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苏东坡行遍天下,总是念念不忘自己来自岷山与峨眉山脚下。他出生在四川眉州,那里被称为“坤维上腴,岷峨奥区”,意为天地间最肥沃的土地,岷山与峨眉山间最神奇的地方。相传,他出生那一年眉州山野草木凋零,天地间灵秀全归于他一身。其实,是宋仁宗年间四川大旱,人们给了一个美好的说法而已。1038年,大宋边地突起风波,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大夏国。宋夏开战,北宋军队三战三败。1044年,宋夏签订“庆历和议”:李元昊答应取消帝号,而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宋每年赐予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另有其他岁时赏赐,合计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重开沿边榷场贸易。也正是在这一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西北戍边的范仲淹写下著名的《岳阳楼记》,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名传千古。

此前,范仲淹还发起了"庆历新政",大力解决冗官、冗兵、冗费等难题,却因阻力太大不足两年便废止,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名士石介写了一篇《庆历圣德诗》歌颂这些铁骨铮铮者,期盼大宋不为外敌所侮。有人从京师来到眉山,抄了这篇文章给主掌地方教化的乡老先生看。正巧少年苏轼路过,听到人们议论感叹,就顺口问道:文中赞颂的都是些什么人哪?有人随口说道:“你个小孩子家家的,知道这些能干什么?”少年苏轼却答:“如果是天人,那就不敢知;假使也是人,为何不可问?”乡老先生很惊讶一个孩子竟能说出这样的话,于是便给他详细解说,告诉他这些名臣都是天下的人杰。后来,范仲淹等几位名臣都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宋夏之争,极大影响了当时宋朝士大夫的精神心态,激发了臣民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士人们都想效仿先贤,成为帝王之师,挽狂澜于既倒。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教导儿子读圣贤书以天下为己任,亲率他们出川入京赶考报效国家。苏轼的母亲程夫人也是一位见识非凡的奇女子,她听儿子说想要学做东汉时期杀身成仁的义士范滂,就欣然回答说自己也愿做将名誉视作比生命更珍贵的范母。

可以说,从孩提时代起,他就不经意间置身于国家的“风波”中,而来自圣贤与父母的教育,让苏轼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我们今天的每个人,都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样只会成为人所不齿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苏东坡“定风波”的根本动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说法始自宋朝。杭州成为大都市就从宋代开始,也与苏东坡的社会治理以及山水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一生仕途坎坷,自26岁起入仕,辗转各地直至老死,从未在一个地方待过五年以上,却曾两入杭州为官,“居杭积五岁,自忆本杭人”,其文采功业被杭州人感念了近千年。苏东坡很喜欢杭州,喜爱江南的秀美风景和温暖人情,直言“故乡无此好湖山”;杭州人也当苏东坡是自己人,并亲切地称之为“老市长”。公元1069年,苏东坡第一次到杭州任职通判,正值而立之年,他看不惯世道荒谬新法严苛,除夕之夜,胸有不平气的苏轼笔走龙蛇,在监狱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公元1086年,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任知州,正是知天命之年。在经历了人生起落和牢狱之灾后,主政“天堂”的苏东坡很少写诗,却着力于看顾“人间”:他防治瘟疫、疏浚西湖、治理河道、稳定谷价、救济饥馑。在杭州为官两任,两次都整治西湖,兴建水利,繁荣城市,造福百姓,后人怀念苏东坡,把西湖长堤称为苏堤。杭州治理之外,他在徐州舍命奋战在抗洪第一线,为百姓过冬寻找可以燃烧的石炭;他在湖州重披蓑衣再戴箬笠抵挡暴雨侵袭,还专门修筑了一道堤坝;他在惠州捐钱再筑“苏堤”,造船桥、制秧马、修公墓、引自流水,为百姓鞠躬尽瘁。

凡是自己的困难,再大都不是事儿;凡是百姓的问题,再小也都不放过。此时此刻,苏东坡就不再是那个“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超脱者,而是“救民于水火中”的急先锋。风华正茂的苏东坡,用美好的诗文勾勒了杭州这座人间天堂的轮廓,是为诗人之职。历尽沧桑的苏东坡,则洗尽铅华躬身入局,承担起造福一方之使命,是为官员之责。定世间之风波,他可以为了百姓豁得出去一切,苦了自己也不怕。

/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

定风波,还是一种“苦中作乐”以及“含泪审美”的超能力。苏轼的一生“如鸿风飞,流落四维”,最高曾官至礼部尚书,一品大员,但也三次遭遇贬谪,且去的地方都非常偏远,却被他写成了这样堪称“不朽”的诗:身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换到寻常人身上,这样大起大落的仕途,这样病痛负累的身体,总免不了时常消沉,自怨自艾。但苏轼却很少有消极的感受,在每一任上都有所建树,还四处治病救人。被贬到黄州,他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世名篇,还钻研出了好吃不贵的“东坡肉”;被贬到惠州,他却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到儋州,他说“吾本儋耳氏,错生巴蜀州”。听说苏辙因水土不服而体重骤减,苏轼连忙写信要他向自己学习,不妨多尝尝岭南那些奇怪的肉食,补充一下“蛋白质”,比如竹鼠、蝙蝠、青蛙、蜈蚣等等。他还一本正经地和弟弟开玩笑说,像我们现在没有肉吃的最大好处,就是会一天一天地衣带渐宽,最后变成两个清瘦的仙人,以后可以一起骑着黄鹄飞还故乡了。他把相思全都写成了“千古绝唱”,比如给亡妻王弗写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还有给弟弟苏辙写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及他从乐山大佛脚下离家时所写的“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把那些“负能量”转换成了艺术与深情。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引用苏东坡名句——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这个“难”就是骨感的现实,而这个“远”则是丰满的理想。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的“连续性”推动下,一路行走了五千年文明才来到今天。所以,也就有了纪录片《定风波》五集的结构与纲要——出川记,是为天命,每个人都要心怀“国之大者”才能开创一方天地。湖山记,是为眼界,每个人都要胸怀“千里江山”才能治理一方湖山。摩羯记,是为突围,每个人都要不计“一时得失”才能突破一生困局。悬壶记,是为治理,每个人都要牢记“仁者爱人”才能懂得一身毁誉。结庐记,是为旷达,每个人都要看破“蜗角虚名”才能终获一世豁达。

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