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简·雅各布斯:城市规划之战

分类:纪录片 美国2016

主演:詹姆斯·鲍德温,文森特·多诺费奥

导演:MattTyrnauer

个人推荐指数三星半。三年前读过Jane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于生》,最近在豆瓣上发现了还有纪录片,便在油管上找到了片源。B站也有不过声音和字幕不同步。

我印象中《大城市的死于生》主要提出了城市不要有太严格的功能分区,提倡混杂而居,城市最重要的是安全与neighbor,在高速公路与铁轨经过的城市虽然提高城市的地价,但是临近高速与铁轨的房子价格却非常便宜,因为隔离感和噪音。

城市是用来干什么的?或者说建筑是用来干什么的?我的回答城市是用来居住的,是以人为核心,而不是用来装饰或者是仅仅从外面看起来好看或者独特。从人的居住属性来考虑,那些高高的塔楼,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公共空间。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摩天大楼定律,意思是世界最高大楼的开工建设与商业周期的剧烈波动之间关系密切,世界最高大楼的兴建通常是经济衰退到来的前兆。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需要城市化,需要GDP,但高楼越多就代表越发达吗?发达国家新西兰,他们的首都奥克兰,高楼两只手数的过来。

在纪录片的结尾,导演指出如今CN的拆迁和新盖的许多密集郊区的楼盘,未来会重蹈美国1950年代的覆辙。在过去的几十年间CN与US相比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比如现在CN的城市实体店铺已经开始凋零,传统意义靠门面房盯着的街道已经开始逐渐消失,除了肉身需要出门的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解决,再加上一些数字游民、自由职业还有主播 的兴起,人们可以几个月足不出户把所有问题解决,传统意义的街道作用功能部分开始消失。而且再未来几十年,如果机器人大量代替人工,不知道具体又会给如今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那么又将如何?

纪录片中的高速公路、高架桥所带来的问题,现在CN各个城市通过修建地铁来解决,地铁与高速公路虽然都是与住宅有着隔离,但是两者的设计初衷不同,地铁是公共交通工具,公路由于私家车的原因与早高峰的原因会造成堵车,降低效率,而地铁车次是经过规划的,不会有堵车问题,而且减缓了交通压力。而且现在的新加坡通过政策,提高车主拥有汽车成本,鼓励大家公共交通出行来减缓交通的压力。

不得不承认,城市化过程中如果通过拆迁旧楼,把低收入人群比如老年人口或者单亲家庭还有无业游民他们集中安置在城市的郊区成片的楼盘中,由于这些人群本身的消费能力差,不能形成相应的商业配套,反过来又不能提供给他们的工作岗位,他们自身由于文化原因只能在线下从事工作,距离市中心的工作的时间成本又太高,就会形成今天天水围的局面。好的方法是将这些低收入人群打散融入城市之中,让城市接纳他们,给他们以平等的机会。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今有许多三线四线的城市,ZF疯狂的C迁集中盖高楼,将来这些楼必定是拆迁不起,而且由于年代久远,老楼的维修保养成本越来越高,有经济能力的年轻人会搬出去买新楼,而那些老人的户主和收入低的户主多半不会搬走,搬走的人越多,剩下的物业管理必定会越来越差,最糟糕的是冬天暖气会停。ZF则会把职能部门往未开发的郊区重新划地迁移,那么老城会成为新的贫民窟。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