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尔还没吃晚餐 正片

分类:喜剧片 捷克语1980

主演:米哈乌·多科罗曼斯基,米洛斯·科佩基,鲁道夫·霍辛斯基

导演:奥德里奇·利普斯基

纽约高楼一角,“美国头号侦探”尼克·卡特叼着支雪茄,双腿搭在办公桌上,享受甜甜圈、咖啡和晨报带来的舒适。装扮各异的坏蛋们轮番潜入室内,企图用炸弹、斧头、左轮手枪干掉他,却都未能得手。妖娆而帅气的名侦探卡特

如此妙趣横生的画面,并非风行于上世纪中后期的连环侦探漫画,而正是捷克电影《阿黛尔还没吃晚餐》(1980)的开场。

在横亘半个多世纪的捷克电影史上,奥德里奇·利普斯基绝对是个值得纪念的名字。尽管放眼国际影坛,他的声誉相对有限,难与米洛斯·福尔曼、杨·史云梅耶等本土名导相媲美,但其对影像语言的发掘和探索,却深刻影响了后来人的足迹。不论杂糅多种类型片特征的《雷蒙纳多·乔》(1964),还是全程以倒叙手法拍摄的《快乐的结局》(1968),无不使人惊掉下巴。前者更是大胆颠覆了同期典型的“通心粉西部片”模式,标志着东欧电影多元化的可能,荣膺影史评价最高的捷克斯洛伐克电影之一。利普斯基代表作《雷蒙纳多·乔》(1964)

从时间轴上来看,利普斯基的多数作品并不属于捷克新浪潮队列,但其内在灵感与丰沃的想象力,足可视作那一伟大历史运动遗留的光辉。除去上述两部代表作外,《阿黛尔还没吃晚餐》亦复如是。初看片名,便给人留下许多遐想:“阿黛尔”是谁,一个布努埃尔式的名流贵妇,还是大侦探的艳遇对象?只有看罢全片,观众才能觉出其中不可告人的玄妙。与另一较为平淡的译名《点心》比起来,这道乍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密语,恰好更能衬托出它另类搞怪的气质。带有科幻漫画色彩的海报

影片以一封寄自布拉格警局的信件拉开整个故事。大侦探卡特收到警方委托后,即刻动身前往布拉格,寻找伯爵夫人家失踪的宠物狗。在调查途中,尼克发现嫌犯正是他的宿敌——邪恶科学家“园丁”,二人间的猫鼠游戏就此展开。

和其他侦探类型片不同,《阿黛尔还没吃晚餐》在主线部分之外,混杂了大量闲笔,也即卡特在政委陪同下游览布拉格的桥段。街头矗立的中世纪教堂等建筑,和身边驶过的马车,对这个来自大洋彼岸、见惯了世面的异邦人有种独特的吸引力,直叫他发出惊叹:“简直能感受到历史的呼吸!”更别提数次闯入台词和镜头,怒刷存在感的皮尔森酒和烤香肠,作为当地人引以为傲的传统美食,让他再三流连。啤酒+香肠的经典组合,可不止德国人才有

在充盈视线的地标,和洋溢着狂欢节氛围的配乐中,观众跟随主人公穿梭于布拉格街头巷尾,时而吹开冰凉的啤酒沫,时而在公园游荡。这些琐碎又漫不经心的瞬间,取代了市面上重复的好莱坞式火爆动作场景,借由描画一座未经现代文明冲刷、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城,将破案线索揉进人物的日常。二人身后隐现的尖塔,正是布拉格著名地标之一——圣维特大教堂

如果说影片是一卷展开的捷克风情画,那么穿插其中的各式装置发明,则是泼在画布上点睛的染料。尤其是男主卡特那身西服,从帽子里的弹簧拳击套,腋窝下的手枪,鞋底的吸盘,简直像是个私人订制的百宝箱。更别提后半段还出现了靠蒸汽发动的“竹蜻蜓”,以这些新奇道具为依托,电影游走在新旧两个世界间,孕育出迷人的怪诞气质,堪称古早风味浓郁的《碟中谍》。各类神奇道具是片中最大的看点

当然,最具看点的还属反派“园丁”培植出的食人花,想必许多细心的观众看到这会不由得噗嗤一笑——这不是史云梅耶的手笔嘛!熟悉而诡异的定格动画,与利普斯基的脑洞结合后竟如此相得益彰。而给植物听莫扎特摇篮曲的情节,又让人想及《辛德勒的名单》、《发条橙》等片,对于口味高雅、喜欢从作恶中获得游戏般愉悦的精英犯罪分子来说,西方古典乐永远是其专供的BGM。

与之相比,卡特虽装备实力雄厚,却有违于人们惯常所期待的高智商冷面侦探。无论他那涂厚的眼线,还是过于大条的推理作风,仿佛都旨在塑造一位鲜明的“反类型”角色,甚至连获知嫌疑人身份,都要依赖《国际罪犯图鉴》这样的外挂器帮忙。与政委的组合更是笑料百出,两人因文化、身份差异产生的种种交流障碍,总能制造出戏剧性极强的滑稽效果。你或许会在头脑中将其对应成福尔摩斯和华生,只不过破案并非他们的特长,插科打诨才是。

这种无厘头的卡通人物设定,如今看来难免有些浮夸、扁平之嫌。但,请别抱着严苛的标准去对待,只要注意表面那些好玩的部分即可。它最大的优点,正在于通过看似松散却又高度统一的视听语言,解构观众眼中刻板的侦探形象,摆脱固有条框和规范的束缚,带来无比舒畅愉悦的观影体验。

在影片结尾,成功制服大反派后,卡特又接到了从埃及发来的紧急电报。于是他再次登上火车,服饰和手中的《xx语速成手册》也随之改换。清奇的预告画风让人瞬间穿越到大侦探波洛等系列,殊不知这是导演为了致敬同类经典套路,和观众们开的小玩笑而已。

有趣的是,尼克·卡特这一人物非影片原创,早在1886年,同名虚构人物便已诞生,尽管那会儿他还不过是个埋没在通俗文学市场中、引不起多少人注意的私家侦探。直至1964至1990年间,以此为原型创作的推理小说相继出版,成为备受青睐的畅销读物,卡特才开始和邦德等人一样为大众所熟知。原著小说节选

如果你翻开作品档案,会惊奇地发现它没有固定的作者和时空顺序,因为男主人公卡特只是一个神秘代号,经由不同写作思维,以及文化和社会语境加工后,往往能延伸出众多个性化的面向。但在其影像化的实践上,与其他长青侦探系列IP不同,本片可说是尤为珍稀的样本。

作为第七届土星奖最佳外语片得主,和当年IMDB外语片20佳之一,《阿黛尔还没吃晚餐》自问世以来,便掳获了大批小众影迷的胃口。在拍摄期间,利普斯基已步入创作生涯的下半程,然年近花甲的他,仍存有一颗未泯童心。如果说多数导演在将镜头对准自己家乡时,热衷于诉诸含蓄而深沉的表达,那么老爷子则反其道而行之——融合动画、默片等多种天马行空的配方,写就一封给“欧洲之心”布拉格的情书。

它的出发点并不在于讲述一个多么完整曲折的推理故事,而仅是从东欧历史文明的长卷中裁下一小段,包装在老派侦探悬疑片外壳下。其间复古、浪漫而精巧的人文气息,成为了演绎这出异国小品绝佳的舞台。或许可以说,正是捷克人血脉深处的幽默感和上乘的喜剧天赋,放大了作品中闪光的特质,它提醒我们想起那段飞逝的时光,和身为先锋作者的利普斯基,在影像中装填的永恒魅力。

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