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派生活 已完结 共35集

分类:国产剧 中国大陆2021

主演:秦岚,王鹤棣,李宗翰,包文婧,潘虹,陈鹏万里,林昕宜,康亢,王一楠,韦奕波,张晓谦,马小钦,姜瑞霖

导演:徐辅军

我是非常偶然撞上这部剧的。作为一个没有足够耐心、又自认为口味挑剔的文学从业者,这十年里我看过的国产剧,几乎仅以个位数计。但《理智派生活》很意外地成为了一个特例。

四月初的一个晚上,我在客厅里给花瓶换水,电视兀自放着《理智派》,沈若歆和祁晓被留在会场通宵做苦力。因为好奇他们遭遇了什么而多瞄了几眼,紧接着便看到了在租房的事情上,沈在电梯里打电话的专业、干练,以及初来乍到的副总徐敏杰看事情的敏锐、清晰。出于对有能力且不拉帮结派的女性的无条件喜爱和共情,我对她的经历、遭遇以及可能的应对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而今,终于看到了全剧的结局,尽管这不是人生的结局,戏里戏外,他们和我们的人生还要继续过下去,还会要面对无数的困难、挫折、考验。但可以说,这部剧给了我们一个童话,让我们在无望的人生里看到一点并非出于自怜的慰藉。

1. “拒绝”与“权力”

在一个对权力没有制衡,处处唯上的环境里,对权力说“不”变成了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甚至对很多人来说,拒绝变得不可能,顺从、唯唯诺诺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般的反应。比如,小到剧中刘沛统领的振鹏集团华东区,大到从古至今的中国官僚体系。

如何能够在坚持自己原则的情况下,对有违自己原则的权力说不,且不至于撕破脸?很多人大概都有这样的疑问。沈若歆教会我们的,是不卑不亢地说出自己的原则;但即便是她,也很担心自己的拒绝得罪了领导。因此,无论是说拉帮结派的恶习,还是女性在职场的困境,抑或更大一点,知识分子在权力之下的选择……我们过去更多讨论的,是怎样在对原则的坚持中,尽量有智慧、有情商地全身而退,但或许忽视了,命运的结果往往是由权力的持握者决定的。这是一个悲伤且无解的事实,而这部剧却给出了一个无限温柔的走向,通过对徐敏杰这个人物的塑造。

整部剧中,从第7集出场到35集,徐敏杰给人的印象,大概是一个U字型的波动。一开始,是一个思路清晰、赏罚分明、年轻有为、能打破华东区江湖习气的领导,但随着他对沈若歆的追求,奢华生活所造成的优越感,朋友口中透露出的花心,都让人嗅到了不适且危险的气息。尤其是,他在工作中基本是直发,在生活中却总是一头烫卷的头发,其中散发出的贵公子气息,以及用物质堆砌出来的压迫感,实在有些令人毛骨悚然。当他对沈若歆表白时,隔着屏幕我都替沈紧张,因为觉得她肯定会拒绝,所以同样担心她会因为拒绝,而让工作中好不容易出现的曙光重新寂灭。所幸,编剧给了这条线索以足够的温柔。徐敏杰说,“你在工作中是得力、能干的下属,比你是一个有魅力的女性,对我来说更重要。”并继续给她很多机会成长:在试驾会出现失误时,能亲自出面稳住媒体,并且表扬了沈的应变能力,而非为了一点失误肆意怪罪;离开上海时,用沈送的陀螺,讲了“人生就像陀螺,有的人会给你动力,有的人会给你阻力,但最核心的力量,在于你自身”;之后,也在华东区局势复杂之时,远程给了她很多支持、权限和帮助、鼓励。徐最为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时时事事都没有为了“面子”置气,没有因为自己拥有权力就滥用权力,而是善恶分明、思路清晰,能识别人才,并用自己的权力,去扶植有潜力的员工、投入有潜力的产业。心胸阔大、目光长远,抓大放小,惜字如金但又字字千金。他不仅是个好领导,也是一个好的事业导师。如果排除他在感情方面的不可靠,这个形象几乎是被神化了。在他的心里,大家一起完成一项事业,比个人的面子、得失更为重要,但面子,却是国内大多数男性领导死抓不放、实则非常本末倒置的地方。

2. “沟通”与“理解”

近几年来,整个社会的戾气变得很重,阶级、性别、国族等等,似乎什么问题在网络上都能争吵起来。且发言者们往往并不能互相理解对方的意思,而是以立场划分阵营,动辄谩骂、蛮横无理,在一个很低级的层面上打口水仗。这样的言说环境,不仅增加了沟通的成本,也让人与人之间变得不信任,变得缺乏耐心。但在这部剧里,即便再矛盾重重的双方,也能在表达中达成一定程度的相互理解。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与外界的争吵,不过是和我们脑中对他人的预设、和一些固化的概念在争吵。而被情绪侵占的愤怒,会让我们语无伦次,仇恨与攻讦代替了说理。这个世界想要弥合分裂,需要好好说话,需要回到最基本的出发点。看到苏洋在尤思佳的鼓励下,勇敢说出自己的爱,面对父母也能勇敢说出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宋梓妍和邹诚能够抛开情绪,互相理解对方的辛苦和对自己价值的追求;看到沈若歆的母亲能够一点点褪去顽固古板,说出“是你们在开悟我”,会觉得这个充满了分裂的世界,终究可以通过对话来弥合。每个人可以用最真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没有空话大话,没有“语言的腐败”,每一句都至真至诚,发自本心,满含爱意,且铿锵有力。

我不知多少次梦见,这个世界回到十年前,回到那个人们可以在豆瓣上讨论学术问题、反复查证资料去核实一句翻译的时代,而非一个因为几句差评引发漫天攻击甚至逼人退网的时代。在这部剧里看到的“好好说话”、“互相理解”的场景,我总觉得像个梦,但又多希望这个梦可以成为现实。

3. “女性”而非“主义”

沈若歆被从法务部发配到行政部,她手下的实习生尤思佳留在法务部被帮派思想严重的阮晔为难,转正困难。沈主动关心尤,给她出主意,她说:“思佳,要学会长大。” 彼时,尤思佳还是个遇事没主意会慌张的女孩子,每次被仗势欺人者指派去买咖啡,也只能讨好地答应。 后来,在沈若歆的“谈判”下,尤思佳不仅转正了,也逐渐有了信心,不仅自己成长为可以给新员工进行培训的高级法务,还在过程中给了男朋友苏洋以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剧集的后半部分,出现了总部调来的Lisa。由于之前铺垫的徐敏杰的花心和Lisa与他的关系,大家对Lisa的预设都是提防的,以为她会是反派角色。但她在剧中却是以女性前辈、榜样的面目出现的,一反陈词滥调,非常惊艳。她鼓励沈若歆说:“女强人三个字可不容易。男人强势,那是决断;如果女人强势,就会给别人压迫感。如果男人有目标、有野心,大家都会赞叹;如果女人有目标有野心,周围人都会提防。沈经理,如果你要是想拿我做榜样的话,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被外界的评论所左右,不要因为自己是女人,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就生了退缩的念头。”

看到这两段时,我几乎想起了那个曾在秋天的晚风中鼓励我“置身于男性主导的行业,一定要勇敢,不要害怕、退缩”的外国女教授,她曾让我真切地感到,我也有责任,用我有限的光,去照亮更多仍然对本行业持有热望的女性后辈,那些尚未经历幻灭、可爱到让人想要保护的女孩子们。或许正如一位朋友所言,一些坚持信念的人,ta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这些年里,作为理论的“女性主义”成为热点之一,但理论即便不是灰色的,至少也抽离了太多生活中具体而微的细节。在我看来,“女性主义”不应该只是空洞、高蹈的理论或装点论文的武器,也不止于对“父权社会”微观政治的识别,而是女性之间切实的理解、帮助和有温度的传递。

4. 文学元素

我很喜欢的,还有剧中一些非常微末的细节。比如剧中很罕见地提到了一些文学名著,张爱玲的《沉香屑 第一炉香》,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还有画展、摇滚乐,很令人惊喜。这一方面是沈若歆的人物形象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制片人戏文出身的可爱心思吧。或许,国产剧里真的可以多增加一些文学艺术元素,不是为了“装”,而是,国产剧中的人物,不应该全都是没有精神世界的。如果人们在看剧之余,也会顺藤摸瓜,去读一读这些作品,那更是意外的惊喜了。

*****

看剧带给人的放松,或许一部分来自于我们可以“躺平”,短暂地逃离滚滚而来的压力,无忧愁地看剧中人物“代替”我们在生活。而看完不愿回到现实生活的原因,一大半也来自于此。那种仿若大梦初醒般的回落,再一次提醒我们,自己的生活必须要自己走完,无人可以替代。我们没有祁晓这样的阳光男友,也没有徐敏杰、Lisa这样的好领导,更没有“主角光环”帮我们逢凶化吉、化险为夷,或许我们也曾遇到过剧中类似的状况,却不是幸运的那个。生活仍然要继续,职业乃至人生的倦怠并不会消失,甚至现实的压力在对比之下显得更加难以逾越。但《理智派生活》给我们的馈赠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几个自信、独立、温暖、有坚持的女性,和有担当、有责任、勇敢、睿智的男性,有那么一瞬间,你会想要成为他们。

详情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