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世浮生 全5集

分类:欧美剧 美国2011

主演:凯特·温丝莱特 / 盖·皮尔斯 / 埃文·蕾切尔·伍德 / 梅尔·温宁汉姆 / 摩根·特纳

导演:托德·海因斯

原文链接【剧/ 为人父母是一门艺术,为人子女则是一场修行】

某天在漫长的途中看完了五集迷你剧《幻世浮生》。但看完后连用十个黑人问号脸都无法表达内心的困惑和惊讶。

凯特扮演的女主是个家庭主妇,丈夫失业并离家以后,为了生计,不得已前去餐馆打工。后萌生开店念头,最终实现心愿,并开了好几家连锁。但是,这部剧并非讲述了一个家庭妇女是如何逆袭为成功大老板的励志故事。

随着女主事业的起步,新的爱情也迎面而来。她遇到一个风流倜傥的富家公子哥,二人各种干柴烈火,仿佛天底下最最match的一对神仙眷侣。然而,这部剧也不是一个讲述中年女人是如何焕发第二春,从而实现灰姑娘遇到白马王子的童话故事。(实际上,在后面的讲述中,我们逐渐发现,这个富家公子早已家道中落,他今后维持贵族生活的全部开支都是由女主负担的。)

该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下的美国,当时人们的生活正经历着巨变。比如中产阶级的失业(女主的前夫),富裕阶层的破产(富家公子哥),房子卖不出去(女主以低价买下开餐馆),女人不得不出去工作(女主原本是家庭主妇),但提供的职位有限。以前较为体面的女性工作,诸如商场导购员、打字员、速记员等已基本不需要人手,仅有的一些岗位也不过是辛苦而卑微的家庭佣人、餐厅服务员之类。然而,有些行业还是发展得很好,比如娱乐业(女主的让女儿后来成为歌剧明星)、餐饮(女主开了几家连锁店)、酒吧(当时有禁酒令,女主一个朋友的亲戚靠贩卖红酒发财,也动员女主卖酒)。但这部剧并没有单调地纪实社会百态。

那么这个故事的重点究竟在哪里呢?

恐怕还是得回到她的两个女儿身上。

女主和前夫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天真活泼,小天使般招人疼爱,可惜在她与公子哥第一次幽会的晚上突然得了重病,抢救无效死了。大女儿Veda则常常阴阳怪气,傲慢自负。她总是一副目空一切的样子,常常捧着书慵懒地坐在沙发上,动辄引用书中的句子表达观点,仿佛早已洞察一切。不过大女儿也算争气,成年后出佻得一等一美丽,并成为耀眼的歌唱明星。

当女主正沉浸在事业有成、闺女有为、新婚如蜜的幸福中时,巨大的打击轰然而至。

有一天夜里女主回家,左找右找不见女儿,结果发现,她竟然睡到了公子哥的床上!这可是女主的新老公、女儿的继父啊!最可恶的是,事情败露后,女儿不仅没有任何一丝愧疚和羞耻之心,反而极其挑衅地在女主面前展现她曼妙的身(Luo)姿。

女主怒不可遏,直扑到她身上,使出浑身力气去掐她的脖子。女儿挣脱后,痛苦得说不出话来。所有人都以为她的嗓子坏了,女主甚至非常懊悔不该把女儿的嗓子弄伤。谁知,这不过是她企图获得更多报酬的另一个诡计(以嗓子坏了而解约一份合同,去接更高出价的另外一份合同)。

剧集的最后,女主与前夫复了婚。女儿前来跟父母告别,而女主则冲着女儿离去的汽车拳打脚踢,一副你根本不是我生的,今生不要再见到你的气急败坏。

本片虽是同名小说Mildred Pierce的改编,但对于原著的忠实度还是很高的。相反,1945年拍摄的一部以谋杀案为开场的同名电影则几乎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从译名也可以一窥二者的不同,电视剧叫《幻世浮生》,电影则叫《欲海情魔》。

女主在前两集半中的形象充满了正能量,不禁让人感慨女人当自强。丈夫失业后就在家里做蛋糕、派等卖给邻居以缓解经济压力,当这点外快也不能满足日常开支时,便鼓足勇气出去找工作,虽然中间经历了各种碰壁,终于还是得到一份餐馆服务员的工作。

一开始,女主完全不能适应这个苦差,端菜收桌的动作总比别人慢很多,然后就利用下班时间在家里反复练习。当她得知餐馆的派做得不大好时,就主动提出是不是可以试试自己做的派。作为一个完美的家庭主妇,她的派自然大受欢迎。从此,打工之余又有了兼职收入。

再以后,她下决心要自己开一家出色的餐厅,于是,边打工边学习餐厅的各种管理和运行,又“利用”自己的一个情夫,找到一栋待售的房子。一切准备就绪,女主自己的餐厅就正式开业了,而且生意很好。同时,女主还遇到人人羡慕的“白马王子”。

有这样一个人生大赢家的妈,给一般人估计要乐坏了吧。有颜、有钱、有能力,怎么看都该是女儿仰慕的对象。而且,女主对大女儿完全地有求必应啊,基本是无限制满足她的各种需求,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她都尽力做在前面。物质方面自然不用说,精神和娱乐方面,学琴、骑马,样样不落。

然而,作为一部黑色小说,Mildred Pierce自然不会描述一场感人肺腑的母女情深。改编的剧集也不会贸然让女儿“从良”。

对于大女儿Veda的黑化,一开始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母亲为了你真是操碎了心,省吃俭用地给你买琴,给你请最好的钢琴老师,甚至把自己开了近十年的店都搭进去以“辅佐”你的演艺事业,到头来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反而被极其残忍地倒打一耙。

等想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同理,“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时,便发现女儿的蛇蝎心肠里其实也有一些无可奈可,母亲的很多做法确实是需要质疑的。大女儿固然有她不近人情的本性,比如小女儿就曾说姐姐喜欢“装”(She just likes pretending),邻居也觉得她总是有一些很奇怪的想法(She has funny ideas)。但在她傲慢的背后,又何尝没有母亲一次又一次地推波助澜。

*母女关系存在错位。母亲太过于在意女儿的眼光,不仅没有任何为人母所应有的“威严”,反而会在女儿面前显露出自卑。比如,女主最初得到餐厅工作时是瞒着女儿的,因为她知道这份工作会让女儿看不起自己,也会让女儿觉得丢人。果然,大女儿知道后恶狠狠地嘲讽了一番母亲。正是在这次“激将”下,女主才动了自己开店的念头。也就是说,女主之开店,其初衷并非出于独立与自强,而是为了讨好女儿,不想在女儿面前丢脸。除此以外,女主在很多事情上都对女儿“低声下气”,用奴颜婢膝形容都不为过。

*母亲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全部寄托在女儿身上,尤其是大女儿。对于两个女儿,女主存在明显偏爱。当小女儿死掉的时候,女主甚至庆幸死去的不是大女儿(小说中女主直接说了这样的话,电视剧中则是女主百感交集地抱着大女儿睡了一夜)。女主认为大女儿身上有她自己的影子,一种骨子里的骄傲和高贵(pride and nobility)。但面对生存的考验,以及人到中年,她仍没有在艺术上取得任何成就,便不得不放弃这种追求,而将所有希望倾注到女儿身上。读书、弹琴、影视、音乐,女儿的任何可以满足她未完成心愿的“爱好”,她都不遗余力地予以支持。

*母亲的“照顾”太过于周全,几乎让女儿没有喘息空间。女主对于女儿的牺牲与奉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女儿成年,完全可以自己选择和支配自己的生活时,她依然孤注一掷地为女儿服务。比如,明明女儿已经赚了足够多的钱,她还固执地要承担女儿的全部声乐学习费用,而且直接找到老师。然而,女儿已经料到她会如此行事,便提前将所有费用缴清。由此可见女儿欲脱离母亲的决绝之情。

*母亲其实并不懂女儿的痛苦与成就,只是一厢情愿地陶醉在女儿给她带来的一切美好想象中。她觉得女儿钢琴弹得特别好,可女儿清楚地知道自己并没有天赋。她听说女儿要去当演员,激动得仿佛已经看到了明星,而不知道成为演员要付出的代价。她不懂什么叫花腔女高音,但看到那么多人为女儿喝彩,就觉得女儿是最顶尖的音乐家。女儿的一举一动在她这里,都是毫无瑕疵的,都是为她“增光”的。

想来,这不也是很多中国家长的共同“特点”吗?

说到底,女主只是集中了大多数为人父母所存在的司空见惯的“陋习”。然而,女儿则直接走向了极端。

小时候的Veda对于母亲是肆无忌惮地索取,一旦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就歇斯底里。长大后又变为精神企求,只要无法达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就是母亲的罪过。她甚至将自己没有钢琴天赋也归罪于母亲,认为是因为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才变得如此平庸。她极度要摆脱母亲,摆脱现在的家,摆脱这个狭隘的小镇。

有一天,她终于利用自己的计谋得到一大笔钱,离开了家。女主再婚之际,她衣锦还乡,与其说是祝福妈妈,不如说是前来宣誓: 离开了你,我功成名就,扬眉吐气。果然,没过多久便与继父偷情,然后与之远走高飞。

写到这里,不禁感慨,为人父母真是一门艺术,为人子女则是一场修行。然而,二者都需要习得,也需要深深地反思。

欢迎个人公号:非正式文艺杂记

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